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专题 > 正文

广东河源:能动履职帮助珍稀濒危植物“安家”

发布时间:2024-06-04 10:46:16 作者:佚名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大苞山茶回归野外

  广东河源:能动履职帮助珍稀濒危植物“安家”

QQ截图20240604104602

  紫金县检察院干警和当地群众在该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示范点合力种下130棵大苞山茶。

  (记者韦磊 通讯员邓莹莹)近日,广东省紫金县检察院携手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季启动仪式暨大苞山茶野外回归行动,130株大苞山茶被栽种在保护区内的紫金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示范点。参加活动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廖文波对记者说:“这是全国首次开展大苞山茶野外回归作业,我非常激动!”

  大苞山茶是山茶科家族的重要一员,仅在广东、香港少数地区零星分布,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紫金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示范点是河源市检察机关设立的首个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采用“义务种植+涉案种植”模式,已种下本土树种钟花樱桃、红花油茶和红花荷200余棵。此次栽种大苞山茶,为示范点再添新意。

  “从今年开始,我们保护区将在每年春季与检察机关共同举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野外活动。保护区科研团队近年来对区内重点保护植物进行了保育研究,已经储备了回归用苗。”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河源市检察机关已设立了3个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并多次组织检察干警、“益心为公”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等现场参与植树造林,珍稀濒危植物的后续管护费用均来自检察机关与财政部门、法院建立的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截至目前,公益诉讼专项资金账户入账360万余元,为补植复绿提供了资金保障。

  河源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既能鼓励违法犯罪人员积极修复生态损害,也可以发挥“检察林”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义务植树与森林建设工作,传递“生态文明”“绿色检察”理念。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dfjcdt/202405/t20240521_6545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山西太原晋源区:成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评估支持中心

下一篇:窗口故事|跨越山海搭建救助帮扶“连心桥”

热门推荐